主页 > 经典句子 > 范仲淹母亲教子的故事-集锦84句

范仲淹母亲教子的故事-集锦84句

范仲淹母亲教子的故事

1、朱文翰知平江府推官时,原配初氏去世,遗一子,生活需人照顾。经人介绍认识了谢氏。值谢氏守服已满,贫而无所依,遂改嫁朱文翰,待朱文翰任满后,归山东老家居住。谢母至朱家后,上顺翁姑,下抚幼子,还要照顾朱文翰的衣食住行。范仲淹在范母去世后,上书朝廷的《求追赠考妣状》中说的非常明白:“窃年臣襁褓之中,已丁何怙,鞠养在母,慈爱过人,恤臣幼孤,悯臣多病,夜扣星象,食断荤茹,愈二十载,至于其终。又臣游学之初,违离者久,率常殒泣,几至丧明。而臣仕未及荣,亲已不待,既育之仁则重,罔极之报曾无,夙夜永怀,死生何及!”

2、头悬梁,锥刺股。闻鸡起舞,韦编三绝,牛角挂书。

3、闻鸡起舞。

4、陶母十六岁时嫁给陶侃的父亲做小妾,不料世事多变,丈夫早亡。她只得凭一己之力养活幼子。尽管家中一贫如洗,她依然坚持供养陶侃读书。她日织麻、夜纺线,一边劳作,一边陪伴陶侃学习。她一生言传身教,用忠厚良善之心为陶侃做出了榜样,使得陶侃日后为稳定东晋政权,立下赫赫战功。

5、欧母画荻

6、泰州治堰天禧五年(1021年),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盐仓监,负责监督淮盐贮运及转销。西溪濒临黄海之滨,唐时李承修筑的旧海堤因年久失修,多处溃决,海潮倒灌、卤水充斥。淹没良田、毁坏盐灶,人民苦难深重。于是范仲淹上书江淮漕运张纶,痛陈海堤利害,建议沿海筑堤。

7、范仲淹熟治家甚严,教导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、积德行善,范氏家风清廉俭朴、乐善好施。一次,范仲淹让次子范纯仁自苏州运麦至四川。

8、孟母三迁

9、范仲淹幼年丧父,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,励志苦读于醴泉寺。因家境贫寒,便用两升小米煮粥,隔夜粥凝固后,用刀切为四块,早晚各食两块,再切一些腌菜佐食。

10、于是,苏麟就向范仲淹献诗一首,其中有两句为:“近水楼台先得月,向阳花木易为春”。范仲淹理解他的心情,便为他写了一封推举信,后来苏麟也得到升迁。

11、韦编三绝,孔子的故事。据说孔子勤奋读书,致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折断。

12、北宋名将岳飞的母亲姚氏也是心怀国家大义的伟大母亲。岳飞出生不久,黄河决口,洪水冲走了全部家当。岳飞随父母逃难背井离乡,漂泊到河北。姚氏出身乡野,识字不多,却极有主见且思想开明。她从小就教导岳飞刚直不阿、为国尽忠。岳飞少年时,同村的玩伴商量要去拦路抢劫。岳飞谨记母亲的教导,绝不同流合污,劝阻他们切不可发这不义之财。姚氏得知后深感欣慰。

13、一、孟母

14、东汉时候,有个人名叫孙敬,是著名的政治家。他年轻时勤奋好学,经常关起门,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。每天从早到晚读书,常常是废寝忘食。读书时间长,劳累了,还不休息。时间久了,疲倦得直打瞌睡。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,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。古时候,男子的头发很长。他就找一根绳子,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。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,头一低,绳子就会牵住头发,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,马上就清醒了,再继续读书学习。

15、庆历三年(1043年)八月,范仲淹针对内忧(官僚队伍庞大但行政效率低)外患(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)的现状,上疏《答手诏条陈十事》,提出十项改革纲领。

16、很多人在强调范仲淹成就时,鲜有人提到进士家庭对范仲淹的影响,主要原因为尊者讳,为圣贤讳,不愿提及范仲淹随母改嫁的这段历史,而从范仲淹这些成就的取得来看,又离不开朱文翰进士家庭文化的影响。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

17、举贤任能范仲淹特别善于识人,当狄青还是个下级军官时,范仲淹就对很器重。

18、实施新政庆历三年(1043年)八月,范仲淹针对内忧(官僚队伍庞大但行政效率低)外患(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)的现状,上疏《答手诏条陈十事》,提出十项改革纲领。主张澄清吏治、改革科举、整修武备、减免徭役、发展农业生产等,内容涉及到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教育、科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。新政实施的短短几个月间,政治局面已焕然一新。

19、范纯仁回来时碰见熟人石曼卿,得知他逢亲之丧,无钱运柩返乡,便将一船的麦子全部送给了他,助其还乡。范纯仁回到家中,没敢提及此事。

20、庆历五年(1045年)正月,以夏竦为首的反对派攻击革新派为“朋党”,仁宗外放范仲淹、富弼等大臣,改革遂以失败告终。但新政虽只推行一年,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,成为王安石“熙宁变法”的前奏。

21、范仲淹特别善于识人,当狄青还是个下级军官时,范仲淹就对他很器重,授之以《左氏春秋》说:“将不知古今,匹夫勇尔。”

22、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、教育家孟子的母亲一生含辛茹苦,誓不改嫁。为了孟子成才,可谓殚精竭虑。

23、四年过后,范仲淹讨伐西夏,再得重用。范仲淹向朝廷请命,希望欧阳修也能被提拔。欧阳修给范仲淹写了一封信,谢绝了这番美意。他对母亲坦陈,为了国家社稷甘愿与范仲淹同遭贬谪,却不能和范仲淹一起升迁,否则范公会遭人污蔑结党营私。他的高风亮节,再次得到母亲的支持。有母如此,儿子怎能不顶天立地?

24、作为将领实在屈才,对他说:“儒者自有名教可乐,何事于兵?”劝他读《中庸》。后来张载遍观释老,无所得反而求六经,后成为北宋五子之一,宋明理学关学的创始人,一代大儒。

25、有一次,同郡孝廉范逵路遇大雪,天寒地冻,只得就近借宿在陶侃家。陶侃家中贫寒,无以待客,陶母古道热肠,急中生智剪掉自己的头发,换来一顿饭菜。范逵的马也饿得无力前行,陶母炕上只有一床破草席,可她毫不吝惜,将御寒的草席剁碎喂马。陶母待客之诚使范逵大为感动,这就是成语“截发延宾”的由来。

26、主张澄清吏治、改革科举、整修武备、减免徭役、发展农业生产等,内容涉及到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教育、科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。

27、狄青从此折节读书,精通兵法,后以武官任枢密使,成为一代名将。张载少年时,喜欢谈兵,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。二十一岁时,谒见范仲淹,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。

28、第二位贤母是东晋名将陶侃之母湛氏,她在历史上留下了“截发延宾”“封坛退鲊”的美名。

29、还有画荻教子,孟母三迁

30、泰州治堰

范仲淹母亲教子的故事

31、四贤母分别为孟母,陶母,欧母,岳母

32、后人赞誉陶母:后世之为母亲者,如果能像湛氏一样教养其子,则国家何愁没有人材?世间怎能不风清气正?

33、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,古代民本思想经历了从敬天重神到敬德保民,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。范仲淹民本思想的核心是为民,它包含着重民、爱民、养民、顺民、济民以及乐民等基本要素,其思想形成即有后期应天书院的影响,也有前期多方面原因。

34、祖逖与刘琨是好朋友,半夜一听到鸡鸣,就披衣起床,刻苦练剑。后来两人都成为有名的将军。

35、在淄州长山期间,范仲淹接触的名人有记载的主要有崔遵度、张蕴、姜遵等人,朱文翰与崔遵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,与张蕴同州为吏。而与姜遵是相去十里的老乡,姜遵比朱文翰早中进士十一年。

36、岳飞十五六岁时,金兵南侵,宋军节节败退,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。岳飞要去投军抗辽,临行前,母亲把岳飞叫到跟前说:“国难当头,儿当精忠报国!”她想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,让他时刻铭记在心。

37、“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,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”。儿童少时的教育,大部为母教,这是每个人一生的基础,是人生最重要的“三观”成长期,每一位母亲都在默默的用自己的方式来影响孩子,帮助孩子健康向上的成长。而范仲淹“民本思想”的形成,与谢氏的教育分不开,她用自己的善良、慈爱、勤劳、奉献、节俭、坚强,默默地影响着少年范仲淹,成就了他“见金不取”的高尚品格和“施爱予人”的优良品质。

38、断齑画粥,范仲淹的故事。范仲淹小时家贫,住在庙里读书,昼夜不息。每日只煮粥吃。据说他把凝固的粥切为四份,早晚各吃两块,只吃咸菜佐食。经过刻苦读书,最终成为名相。

39、实施新政

40、范仲淹小的时候生活贫困,但是他依然坚持向学。在随母亲改嫁之后,范仲淹为了学习,搬到了寺庙之中。范仲淹此时的生活清贫无比,每日只煮一锅粥,将粥分成四块,早晚分食两块。他吃粥只就一点咸菜,然后用醋汁调和米粥,就这样草草的将就一顿。

41、孟子的母亲仉(zhǎng)氏,是战国时期的邹国人。丈夫去世后,她带着孟子住在陵园附近。日子久了,年幼的孟子耳濡目染,模仿出殡的人哭天抢地。孟母一看,这怎么得了!她毅然决然地带着孟子搬到了集市居住。可是没多久,她又发现孟子学着商贩吆喝买卖、讨价还价。她不希望孟子将来成为市侩之人,又克服万难搬到了学堂附近。果然,孟子跟着学堂里的学子,学起了经史子集。孟母深深地意识到,环境会影响孩子的成长。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环境,她孤身一人,吃了多少苦可想而知。

42、天圣三年(1024年),张纶奏明朝廷,仁宗调范仲淹为兴化县令,全面负责修堰工程。天圣四年(1026)八月,母亲谢氏病逝,范仲淹辞官守丧,工程由张纶主持完成。

43、孟母是战国孟子之母,位居“四大贤母”之首。她的儿子孟子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家,被誉为“亚圣”。孟母之所以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,全在于她对子女的悉心教育。她最被广为传颂的事迹是“孟母三迁”的故事。

44、范仲淹问他在苏州遇到朋友了没有,范纯仁回答说:“路过丹阳时,碰到了石曼卿,他因亲人丧事,没钱运柩回乡,而被困在那里。”

45、教子扶危范仲淹熟治家甚严,教导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、积德行善,范氏家风清廉俭朴、乐善好施。一次,范仲淹让次子范纯仁自苏州运麦至四川。

46、范仲淹的母亲谢氏,是一位身世坎坷的人物。范仲淹不到两岁时,丈夫范墉便去世了,其扶着丈夫的灵柩,带着襁褓中的范仲淹,远赴丈夫的故乡江苏平江府(现苏州)。在安葬丈夫后,由于家族不对其认可,无奈寄泊于墓地附近咒钵庵中,靠替人浆洗缝补勉强糊口度日,直到平江府推官朱文翰的出现。朱文翰,字苑文,山东淄州长山县人,太宗端拱二年进士。江南平江府(今江苏吴县)推官。召试馆职,授秘阁校理。真宗即位,拜户部郎中。景德初出为淄州(今山东淄川县)长史。历盐铁度支判官,知宿州(今安徽宿县),摄河中府(今山西永济县)事,迁平江府刺史,后解组归。

47、放在今日,主食、甜点水果一样不缺的今日,范仲淹这样的食物吃一顿两顿也许还行,若是多吃几顿,如何受的。而范仲淹就是这样每日两食,苦读成才的。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故事,才有了后来断齑划粥这个词语。

48、成年后,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,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,就用冷水洗脸,没有东西吃时,就喝稀粥度日。

49、教子扶危

50、范仲淹是宋代文学家、政治家,他的“岳阳楼记”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,除此之外,他还有许多优秀的故事。其中包括了"嫁女"、"舍身"、"临危"、"论画"四个故事。在“嫁女”中,他不追求儿子高官厚禄,儿子绝处逢生;在“舍身”中,他心系百姓,富人听后减税;在“临危”中,他宁死不屈,光宗耀祖;在“论画”中,他见贤思齐,愿意认错求教,最终成就了自己的画艺。范仲淹这四个小故事,深刻体现了他的忠诚、仁爱和善良品质,一直被后人传颂不衰。

51、(二)名人名士们的接触、影响

52、断齑画粥。范仲淹幼年丧父,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,励志苦读于醴泉寺。因家境贫寒,便用两升小米煮粥,隔夜粥凝固后,用刀切为四块,早晚各食两块,再切一些腌菜佐食。成年后,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,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,就用冷水洗脸,没有东西吃时,就喝稀粥度日。

53、淹没良田、毁坏盐灶,人民苦难深重。于是范仲淹上书江淮漕运张纶,痛陈海堤利害,建议沿海筑堤,重修捍海堰。

54、相传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,城中文武官员,大多得到过他的推荐,惟有苏麟,因在外县担任巡检,不在城里,未得提拔。

55、一贫如洗,笔墨纸砚都是奢望,母亲只得在房前铺沙当纸,以芦苇秆作笔教欧阳修识字写字,这便是著名的典故“欧母画荻”。欧阳修家的近邻是姓李的大户人家,被母子俩的精神感动,经常送纸笔和旧书给欧阳修。尽管条件如此艰苦,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,奋发图强,终于高中进士。

56、孟母早年丧夫,却志不改嫁,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孟子。刚开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,以便于每天可以去祭拜丈夫。只是在这种地方住久了,年幼的孟子竟学起了出殡人士的哭丧胡闹。孟母觉得这样的居住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,便把家搬到了集市。可是把家搬到集市后,孟子却学着小贩商人们做起了吆喝买卖。孟母不希望自己儿子将来成为市井小人,所以又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。从此后,孟子就跟着学校里的士子,学起了“好好读书,天天向上”。孟母之所以三迁,是因为她深谙一个道理:“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。”

57、王辟之《渑水燕谈录》记:“咸平中,契丹举国入寇,南至淄、青。淄川小郡,城垒不完,刺史吏民皆欲弃城奔于南山,兵马监押张蕴按剑厉声曰:‘奈何去城隍,委府库大众一溃,更相剿夺,狄未至而吾已残矣。刺史若出,吾当斩以徇’。由是无敢动者。后,君为环州马岭镇监押,虽处穷塞,犹建孔子祠,刻石为之记。庆历中,范文正公过其地,书其碑阴以美之。其子揆、倓以文学才行有名于世,皆登侍从”。在淄州期间,朱说认识了淄州兵马监押张蕴的两个儿子张揆、张倓,范仲淹与张揆同龄,渐成知己好友,因父辈同州为官的原因,范仲淹有幸向张蕴学习剑术。后范仲淹携琴剑游历关中,便是在两位老师教导下,所习技艺之得。

58、陶母另一个广为传颂的典故是“封坛退鲊”。陶侃步入仕途后曾在浙江海阳做县吏。有一次,一位下属送了一坛腌鱼给陶侃。陶侃念及乡下的母亲生活清苦,难得吃鱼,他便请托乡亲把这坛腌鱼带给母亲。谁知母亲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,并附信一封,其中写道:“尔为吏,以官物遗我,非惟不能益吾,乃以增吾忧矣。”慈母拳拳之心跃然纸上,她觉得儿子做官管理渔业,以权位所得之便尽孝心,这不是在为她好,反而让她为儿子的操守担心。陶侃愧疚万分,从此一生遵循着母亲的教导:廉洁为官,正直为人。

59、北宋文学家、政治家欧阳修四岁时,父亲就去世了。原本他的家境尚可,可自从父亲去世后,家道中落,最后竟沦落到“房无一间,地无一垄”的境地,孤儿寡母相依为命。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也是一位不让须眉的硬气女子。她一肩挑起养家重担,一边悉心教导欧阳修读书识字和做人处事的道理。

60、一、母亲谢氏对范仲淹的影响

范仲淹母亲教子的故事

61、宋仁宗恢复制科后,范仲淹告诉富弼说:“你应该由制科步入仕途”,并推举他为茂材异等,富弼从此进入官场,成为一代名相。

62、孟母和范母都是中国母亲的典范,她们不但培养孩子成人,更为天下育才。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钟化民在《祭孟母文中》说:“子之圣即母之圣,妻之圣即夫之圣。不有三迁之教,孰开浩然之圣。人生教子,志在青紫。夫人教子,志在孔子。古今以来,一人而已。为丈夫者,瞻对慈颜,安可不愤然独往,必求至于孔子。尚享!”其中的“志在孔子”与范仲淹少时“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”的远大抱负异曲同工。

63、崔遵度,原籍淄州人,曾任忠州知州,后被贬归乡,乃当时著名的音乐家,善操琴。《渑水燕谈录》记载:“崔遵度清节纯德,泊于荣利。事太宗为右史十余年,每侍殿陛,侧身轩楹以自屏蔽,不欲当上顾盼。其恬晦如此。琴德尤高,尝著琴静室,往往通夕,妻、子罕见其面”。《东轩笔录》载:“真宗为寿春郡王开府,太宗诏宰执,为朕选端方纯明、有德学无过阙臣僚二人为王友。佥择累日,惟得崔遵度、张士逊尔。遵度与物无竞,口未尝言是非,清洁宇靖,不喜名势。掌右史十年,每立殿墀,身楹槛之外,以避顾眄。善琴,得古人深趣,着琴笺十篇,鸣琴于室,妻子殆不得见,通夕只闻琴声”。在父亲朱文翰的推荐下,范仲淹拜在崔遵度的门下学习,在名师指导下,他的琴技日益精进,并对《履霜操》情有独钟,后世人称其为“范履霜”。

64、岳飞恭请母亲下针说:“针刺之疼与打仗流血相比微不足道,既然从军就已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。”母亲既心疼不舍又决绝地刺完这四个掷地有声的大字,又涂上墨水,确保它永不消退。

65、封坛退鲊

66、范母谢氏去世后,朝廷曾封赠范母“惠婉存诚,柔嘉秉性,腾敦断机之风、早着择邻之训”。其中的“断机之风”和“择邻之训”,均为古代孟母的故事,而孟子的名句正是“乐民之乐者,亦乐其;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;乐以天下,忧以天下”。范仲淹在此基础上又予升华成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这千古名句。

67、岳母刺字

68、还有悬梁刺股。

69、这得来不易的仕途本该加倍珍惜,欧阳修却仗义执言,支持范仲淹的政见,因此被牵连贬职。欧阳修自感愧对母亲的付出,但母亲并没有抱怨儿子不计后果,反而鼓励他:“你为家国大义被贬职,非但不丢人反而让我觉得光彩。咱们过惯了贫寒的生活,这不算什么,只要你志气不衰,我就心满意足了。”

70、范仲淹,北宋著名“庆历新政”代表人物,一篇《岳阳楼记》传诵近千年。范仲淹“忧乐天下”,其“民本思想”何时形成,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而其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山东故乡长白山,究竟有没有对他民本思想的形成产生影响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

71、举贤任能

72、年少时的孟子,还不能体会母亲的苦心。他玩心十足,并不专注学业。有一日,孟子不思功课,旷学回家。孟母正在织布,看见孟子早退,她很生气,拿起剪刀,把织布机上好不容易织成的布匹剪断了。孟子惶恐地跪在地上请求母亲息怒。孟母痛心疾首地教导他说:“读书就像织布一样。要下得苦工把一丝一缕的线慢慢连成一寸,再日积月累地织成一尺,连成一丈,多少心血才织成一匹有用的布。求学也必须孜孜不倦,勤学苦读,你如果不下苦工、半途而废,就会像被割断的布匹一样成为废物。”孟子醍醐灌顶,深感惭愧。从此奋发读书,终成一代大儒,地位仅次于孔子,被后人称为“亚圣”。孟母三迁,断机教子,这般苦心孤诣,被誉为贤母之首当之无愧。

73、(一)家庭文化的熏陶及师资方面的支持

74、新政实施的短短几个月间,政治局面已焕然一新:官僚机构开始精简;科举中,突出了实用议论文的考核,有特殊才干的人员,得到破格提拔;全国也普遍办起了学校。

75、断齑划粥

76、宋朝,因重文轻武,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,并成为朝廷官员的主要来源。宋太祖更是放宽了进士的录取限制,并亲自主持殿试。天下文人士子欢欣鼓舞,刻苦读书,以进仕迹。朱文翰进士出身,其自身文化素质之高和对后代的期望,都促成了对朱说(范仲淹29岁前用名)和朱氏兄弟们的严格要求。《涑水记闻》曾有“与朱氏兄弟俱举学究””句,可见在求学方面,朱文翰给予了少年朱说(范仲淹)和朱说同母异父弟兄们同样的支持。

77、富弼少年时,好学有大度,范仲淹见而奇之说:“王佐之才也”,并把他的文章给王曾、晏殊看,晏殊就把女儿嫁给了富弼。

78、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,范仲淹却从不叫苦。经过苦读,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进士及第,官至参知政事。

79、范仲淹立刻说道:“你为什么不把船上的麦子全部送给他呢?”范纯仁回答说:“我已经送给他了。”范仲淹听后,对儿子的做法非常高兴,并夸奖他做的对。

80、二、进士家庭文化对范仲淹的影响

81、天禧五年(1021年),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盐仓监,负责监督淮盐贮运及转销。西溪濒临黄海之滨,唐时李承修筑的旧海堤因年久失修,多处溃决,海潮倒灌、卤水充斥。

82、断齑画粥

83、岳飞的母亲难道不爱自己的儿子吗?忍心送他去赴死?她大义凛然,把那些溺爱孩子,宁愿孩子蝇营狗苟只求传宗接代的母亲比得轻于鸿毛。母亲的鞭策激励,使得岳飞在战场上奋勇杀敌,屡立奇功。他最终成为流芳千古的抗金英雄,为后世敬仰。

84、悬梁刺股,卧薪尝胆刻苦努力的故事

相关文章:

母亲节简单短信优选汇总81句 母亲节的寄语怎么写-37句优选 我的母亲作文感恩【精选30句】 母亲节短句八个字 -推荐68句 祝福母亲用什么表达-集锦26句 母亲节对天堂母亲思念的句子 -推荐44句 一句与母亲有关的诗句-集合126句